專題故事
通識教育科的「祖師」?
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早於1994年已開設高級補充程度的通識教育科;而目前該科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核心科目。京力士先生不單構思了六大單元的名稱,更於1990年為該科擬訂課程範圍。 |
|
問:你怎樣設計高級補充程度通識教育科的課程? | |
京力士:在推出高級補充程度科目時,通識教育科被視為這項新猷的重要一環。我當時作為高級科目主任,積極推動這項建議,並且獲得秘書處及學校考試委員會的大力支持。構思初期,我研究海外的類似課程後,提出了多個單元的名稱,並最終選定了其中六個。
在1990年,有天我的上司說:「給你一年時間,回家草擬課程範圍和樣本試卷吧。」於是,我就在家中工作,由另一人取代了我在局內原本的崗位。當時有一個約由六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監察我的工作,他們通常每兩個星期來我家一次,我向他們分享過去幾周的工作進度,然後他們會建議怎樣修改。 |
![]() |
問:通識教育科有甚麼獨特之處? | |
![]() |
京力士: 通識教育科有先進的意念。我們推出這科目,是為了嘗試打破死記硬背的傳統學習方式。當時的中六課程通常分為純理科和純文科,我們也希望改變這種不適當的專門分科情況。這科目可算十分創新,其課程範圍全由問題組成,故後來為了回應教師的反對聲音,我們以註腳形式提供如何教授各項議題的建議。 通識教育科另一項重要之處,是把科目總成績的20%作為專題研習,並由我們作評核與調整,這在當時也是創新的設計。 |
至於制訂評卷參考時,我一開始已決定不會就考生引述事實性知識來評分,我想這與現行的通識教育科考試很接近。考生需要審視一個議題,理解正反兩面的論據,然後表達自己的觀點並提出理據支持。最初當修讀這科的考生不算太多時,我們曾為考生和教師舉辦了多次研討會,解釋和重申這項基本理念。
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宗旨與目標闡釋了對學生來說一些重要的能力,如獨立思考、創意思維、擴闊視野並認識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,以突破其他科目專門但狹窄的世界。 為了協助教師了解這個新科目,我們當時曾向所有學校派發介紹通識教育科的小冊子,以解釋其理念和評核方法。而京力士先生則做了一件較為別出心裁的事情…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