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可否提早在中四或中四暑假進行校本評核活動?可否在中五或中六完成所有校本評核活動?
《中國歷史課程及評估指引》建議校本評核於中五及中六期間進行,此因學生屆時對學科內容已有初步認識,並懂得探究歷史的基本方法。
為協助學校把評核活動平均分布在兩學年內,考評局已列明每個學科於每學年須完成評核的最少項目,一般為整體三分之一至一半不等;而學校在完成中五學年的評核後,須於該學年末提交有關分數。上述安排有助減輕學生須完成各科校本評核的工作量,也可避免學生要集中在學年末完成各項評核,紓緩學生的壓力。
- 學習及評核計畫的表格中共有十項要求,是否對校本評核設下太多限制?
有些要求涉及行政安排,有些涉及填寫說明,真正設限的只是課業份量及時間,並提供自選課業及非文字課業選項,教師可決定是否安排自選或非文字課業。
- 教師應如何計算及界定文字與非文字項目?
以說話形式進行的課堂活動,如戲劇、辯論、口頭報告、對話等,屬非文字形式。繪畫概念圖/地圖、整理資料表或以文字整理課業活動(如劇本、評論題)等,均屬文字形式。在學習及評核計畫的表格中,老師並不需要計算文字與非文字的百分率。教師只需關注課堂口語表達類別的課業不應佔分太重即可。
- 可否提升非文字評核項目佔分比重?可否全部評核項目均為文字形式?
文字形式評核項目須佔校本評核總分80%或以上,故100%評核項目為文字形式,亦符合本科要求。
- 學校可否安排跨科合作,進行校本評核?
可以,但不可以一稿兩投。即不同學科可以在不同學習階段進行合作,但學生呈交予不同科任老師的課業不可相同。
- 課業題目能否溢出公開評核課程範圍?
評核著重學生研習的過程及其參與程度,從而培養各種共通能力,縱使所選課業題目溢出本科公開評核課程範圍,只要與本科學習有關,亦可接受。
- 新課程的精神強調評估能夠促進學習。究竟有什麼方法可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進度 及強弱呢?
教師可利用評估量表,從多角度評核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成果,使學生更清楚評核要求,了解自己的進度及強弱。故本局網站及專業發展課程將提供若干本科校本評核示例,內含各類課業之評估量表,以便教師按需要修改使用或自行製作。此外,教師亦宜提醒學生把每次習作儲存,整理成為學習歷程檔案,並鼓勵學生在每一次習作前翻看之前的習作表現,能夠在前次習作的基礎上自我完善。
- 為什麼校本評核分數調整以學校為本位而不是以教師為本位?
學生在同一所學校學習相同的課程,無論他們在哪一班上課及由哪一位教師任教,均應以相同的標準接受評核。學校可透過教師間的交流和分享,以達致學教評的共識。此外,以學校為調整組別單位,可增加每個組別的人數,有助提升調整結果的信度。